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摘要
“政治骗子” 的虚假面具
  发布时间:2023-10-20 08:35:04 打印 字号: | |

今年6月,辽宁省纪委监委、省公安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司法厅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严厉打击“政治骗子”的通告,这是我省净化政治生态的又一记重拳。


回看

关于严厉打击“政治骗子”的通告

“政治骗子”虚构特殊身份,精心伪装设局,散布“内幕消息”,以帮助升迁、逃脱查处为幌子,招摇撞骗,严重污染政治生态、社会生态,必须“见一个打一个,有一个惩一个”。这组漫画,剖析“政治骗子”的伪装伎俩,揭露“政治骗子”的行骗手段,撕下“政治骗子”的“虚假面具”。


自我包装 虚构身份

一些“政治骗子”冒充领导干部身份,一面不停地用“道具”“台词”包装自己,一面与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互相吹捧、互撑场面,精心设计,故布迷阵,撒网围猎。

1.北京市房产中介从业者高某,对外声称自己是中央部委副部级领导。平时带人看房推销房源,扮演“领导”时,就穿上西服,租辆奥迪A8,打造“有实力、有人脉、能办事”的人设。

2.高某“入戏太深”,不但P出和中央领导的合照骗取别人信任,甚至还跟家人炫耀,甚至爱人、孩子都信以为真,认为他真的是副部级领导干部。

3.高某经常组织饭局,与某高校教授贾某互相吹捧、互撑场面,包装身份,制造假象,让一些领导干部抛开了疑虑,言听计从。

4.39岁便走上某省副厅级岗位的年轻干部姜某,官迷心窍,心心念念想“再进一步”走上正厅级领导岗位,在与高某、贾某在饭局上相识后,便主动结交,委托高某、贾某运作。

5.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姜某找企业老板筹集了80万美元交给高某、贾某,想走捷径,早进步。

6.送钱不到一个月,姜某便被重用,而高某、贾某对此却毫不知情,姜某这才意识到自己受了骗,痛悔莫及。妄图“抄近道” 的姜某被组织审查调查。


招摇撞骗 散布谣言

一些“政治骗子”善于利用贪腐官员担心被查处的恐惧心理,一边打造自己“能量大”“能摆事”的人设,一边主动散布政治谣言,让贪腐官员病急乱投医,把骗子当成救命稻草,主动送钱送物。

无业人员孟某,自称是分管A省的中央部委“某室副主任”,常驻B市办公,被B市多位高官和老板奉为座上宾。

2.为了蛊惑他人、骗取猎物上钩,孟某“内外兼修”,平日穿着白衬衫,雇专职司机,佯装到北京等地开会,经常浏览中央部委网站,学习“业务知识”,掌握“人事动态”。

3.为了坐实自己的身份,孟某还注册一个微信号,伪造成A省领导,与自己互发信息,假装研究工作,并把截图发送给找他办事的人,骗取信任。还通过曾是公职人员的贺某吹捧运作营造声势,使得一些心存不轨的干部趋之若鹜。

4.为了“广撒网捕大鱼”,孟某手机通讯录里存了B市多名有一定级别的干部或有一定影响力的老板、名人电话号码,逢人便显示其“办事能力”、“人脉关系”,想尽一切办法扩大“围猎圈”。

5.孟某得知贺某跟B市副市级干部张某关系要好,便故意放风说B市将有副市级干部被调查,其中包括张某,很快张某便“自投罗网”,请其帮忙运作。孟某拿到10万元“感谢费”后,便“一拖再拖”,最后“顺水推舟”一句“事情已办妥”了事。

6.孟某仅凭“信口雌黄”、“先骗再拖”的拙劣伎俩,便使得一些欲“谋官”“平灾”的人掉入其“围猎圈”。然而,行骗终是“黄粱一梦”,假的真不了,等待孟某的只能是法律的严惩。 


虚张声势 替人消灾

一些“政治骗子”虚张声势,自吹能“替人消灾”,有的腐败官员坏事做多了,预感到大限将至,病急乱投医,这就给了“政治骗子”可乘之机,他们以帮助腐败官员逃避审查为由,骗取巨额钱财。

1.某国企老总单某,曾是单位叱咤风云的“土皇帝”,然而由于贪腐过多,面对即将到来的离任审计,终日惶恐不安,焦虑至极。

2.单某的朋友才某看准了单某多年担任国企“一把手”的经济实力,以及对“平稳着陆”的迫切需求,贪婪的嘴脸在朋友的面具下暴露无遗。

3.才某谎称自己母亲有个同学是中央领导,她跟该领导的张姓秘书很熟,可以请托“张秘书”帮助协调解决单某的离任审计问题。

4.单某仿佛求到了消灾解难的“救命药”,对才某的话深信不疑,只求能“平稳着陆”。

5.才某以“张秘书”在北京买房需要资金为由,向单某索要巨额钱款,作为为单某“平事儿”的交换条件。

6.这笔巨款是“肉包子打狗”,而单某也很快被立案审查调查。妄图疏通关系摆平“赃事儿”,想尽一切办法来逃避、对抗组织审查调查,终究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来源:辽宁省纪委监委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锦州市太和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