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学园地 > 业务研讨
构建长效机制 切实保障民生
——浙江衢州中院关于涉民生案件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4-04-25 08:35:11 打印 字号: | |

涉民生案件的执行与普通人民群众的生计休戚相关,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切身感受。调研组以浙江省衢州市两级法院2020年至2023年执结的涉民生案件为研究样本,探索完善涉民生案件执行办理长效机制,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一、实证考察:涉民生执行案件的司法状态及现状反映

2020年至2023年,衢州市两级法院共执结追索劳动报酬、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抚恤金、医疗损害赔偿、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工伤赔偿等涉民生案件1788件。从案件数看,2020年603件、2021年401件、2022年397件、2023年387件;其中,追索劳动报酬895件、赡养费158件、扶养费14件、抚养费292件、抚恤金1件、医疗损害赔偿2件、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411件、工伤赔偿15件。从结案情况看,执行完毕案件1038件、终结执行案件315件、终本案件412件、其他方式结案23件。

经分析,调研组发现,以上案件主要有以下特点:

1.案件类型广,纠纷较为集中。2020年至2023年,衢州市两级法院共执结涉民生案件1788件,八类案件均有涉及,分布较广。其中,追索劳动报酬、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占比最高,分别为50.06%、22.99%;抚养费、赡养费案件,占比为16.33%、8.84%;工伤赔偿、扶养费、医疗损害赔偿、抚恤金四类案件占比较小,仅为1.79%。

2.社会关系复杂,矛盾易激化。涉民生执行案件通常需要处理“人缘”与“地缘”关系,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抚恤金等案件与传统的买卖合同、金融借款合同之类案件区别在于其执行领域涵盖更多的社会属性,如夫妻关系、子女关系、同村亲属关系等。当事人之间由于家庭矛盾较深,案件进入执行后对立情绪较大,干警执行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否则容易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3.终本结案率高,司法救助较少。从结案情况来看,八类涉民生案件执行完毕率为58.05%,比例较高。但从未执行完毕案件的原因分析,暂未发现财产线索而终本结案的占比较高,为54.93%,各方当事人达成和解终结结案的占比为30.26%,因企业破产终结结案的占比为11.73%,因申请执行人撤回执行申请或死亡等其他原因终结结案的占比3.07%。从司法救助情况看,终本结案案件中,申请执行人未申请救助的占比为77.18%,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占比为16.74%,已进行司法救助的占比仅为6.07%。

4.群体性纠纷多,信访隐患较大。八类涉民生案件所涉权利与人民群众最基本权利如生存权、健康权等密不可分,申请执行人大多是社会弱势群体,且人数众多,以追索劳动报酬案件为例,该类案件中群体性纠纷占比达到73.18%。再如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一起交通事故可能涉及多名受害人、多个家庭,且赔偿数额较大,若执行不到位,容易引发信访。据统计,近四年来,涉民生执行案件信访比例约占所有执行信访案件的三分之一。


二、实践困境:当前涉民生执行案件的研判分析

(一)经济环境变化对执行工作带来挑战。2020年后,受多方因素影响,木门行业、建筑业、消防行业等领域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经营危机,追索劳动报酬案件占比较大、执行到位率也较低,且该类案件多为批量系列案件,涉及人数众多,执行干警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任务较重。

(二)执行的强大声势尚未完全形成。近年来,通过强化执行公开,法院执行工作的声势进一步加大,褒奖诚信、打击失信的良好舆论氛围也基本形成。然而,也应看到,一些公民的法治观念和诚信意识还不够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尚未形成,各种财产形式登记在别人名下、诉前转移财产等现象一定程度存在,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因执行宣传的手段、方式有限,未能对被执行人形成有效震慑。

(三)涉民生执行案件的长效机制尚不健全。涉民生执行案件与普通人民群众的生计休戚相关,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切身感受。但从目前来看,各法院尚未根据涉民生执行案件特点及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建立健全相关长效机制,比如公开便民、司法救助、优先执行等机制。

(四)执行干警的能力及为民意识有待加强。近年来,随着诉源治理、执源治理工作的加速推进,执行收案数逐年呈下降趋势。然而,因为还有大量终本案件的存在,收案数的下降其实并未减轻执行干警的压力,加上一些法院执行队伍人员配备不足,个别执行干警对群众反映强烈、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涉民生案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等因素,导致某些案件线下调查不深入、财产查控不到位、强制措施不够有力,未能及时实现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三、对策建议:提升涉民生执行案件质效的路径探讨

(一)强化执行联动,形成执行合力。依托党政全面推进执行“一件事”改革,将八类涉民生执行案件作为重大执行案件定期召集相关部门会商研判,通过“网格+执行”工作机制及“共享法庭”,加大线下调查力度,邀请庭务主任、社区(村委)工作人员共同参与执行工作,对督促履行情况实施“以奖代补”等激励政策。强化诚信履行激励,协调金融机构在诚信履行当事人的贷款授信额度和利率等方面予以优惠。加大拒执犯罪打击力度,强化拒执打击快侦快诉及联席会议审查机制,增进打击标准的共识,确保精准打击。对于不构成拒执犯罪的拒执行为,根据违法行为轻重程度,及时进行罚款、拘留,切实提高其不履行法律义务的成本。

(二)强化统筹兼顾,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构建公开便民工作机制,通过执行信息公开平台、服务热线、执行值班电话等方式,方便执行当事人联系执行法院及执行法官,促进执行工作公开透明、方便快捷。设立涉民生执行案件绿色通道,对执行立案、分案及执行案款发放的每个环节均设立时间限制,并由专人负责监督,最大限度快速实现申请执行人胜诉权益。建立优先执行工作机制,对八类涉民生案件因案施策、多措并举,集中时间、集中人员、优先执行、优先分配。强化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在依法开展司法救助的同时,将涉民生类案件当事人因“执行不能”生活困难等情形,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科学构建立审执兼顾的财产保全协调机制,建立“立、审”环节财产保全释明制度,最大限度扩展财产保全的适用范围。完善终本案件分类标签化管理,对涉民生执行终本案件设立专门团队单独管理、定期查询财产,对申请执行人提供的线索及时核查、提前评估,防止错过恢复执行时机。

(三)强化法治宣传,营造执行震慑氛围。适时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行动,采取多种方式,及时组织宣传涉民生案件执行成果和典型经验,争取社会各界对执行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不断改善执行工作的舆论环境。充分利用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线上平台,以及诉讼服务中心、村(社区)党建宣传阵地等线下场所,设置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后果的宣传牌,开设“典型案例”“法官说法”等栏目,常态化开展进村入企宣讲活动,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打击拒执行为的浓厚氛围。

(四)强化能力素质提升,锻造执行铁军。教育引导执行干警恪守“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的理念,对涉民生案件在执行资源的使用上适时、适当予以倾斜,设计满足当事人合理合法利益需求的执行方案,坚持依法妥善处理,一揽子协调解决,切实保障困难申请执行人的基本生存、生活条件。树立问题意识,在执行案件的同时,积极延伸执行职能,着眼风险预警,主动发送司法建议,协调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本文所称涉民生案件是指追索劳动报酬、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抚恤金、医疗损害赔偿、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工伤赔偿等八类案件。)


 
来源: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锦州市太和区人民法院